校车承载着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重任,我国对“不避让校车”的交通违法行为制定了明确且严格的处罚规则。了解相关法规细节,既是对交通秩序的维护,更是对未成年人安全的守护。
依据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》(公安部令第163号)中“驾驶机动车不按照规定避让校车”的条款,此类违法行为将被一次性记3分。同时,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地方实施条例,违法车主还可能面临200元左右的罚款(具体金额因省市细则存在差异)。
需注意,“避让校车”的规则以校车停靠状态为核心触发条件:当校车开启停车指示标志(如车身两侧的停车警示牌伸出)并停靠上下学生时,周边机动车需按车道情况执行让行要求——同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,后车必须停车等待;同向有两条及以上机动车道的,左侧车道车辆需减速避让,确保校车上下学生过程中无安全隐患。
很多车主对“何时必须让行”存在模糊认知,以下场景需特别注意:
除了驾驶证记分和罚款,不避让校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后果:
1. 安全风险剧增:学生上下车时注意力集中在“上下车动作”而非路况,若机动车抢行,极易导致学生被剐蹭、碰撞,甚至造成恶性交通事故。
2. 信用与社会责任层面:部分地区已将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挂钩,多次因“不避让校车”被罚,可能影响信贷、评优等社会行为(虽未全国普及,但体现规则严肃性)。
车主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违规风险:
2023年某城市早高峰,司机王某在经过小学门口时,因未避让正在停靠的校车,被电子眼抓拍。除记3分、罚款200元外,其车辆抢行过程中险些刮倒一名正在下车的学生,后续因“危险驾驶隐患”被交警口头教育并通报至所属企业。王某坦言:“以为抢几秒没事,没想到差点酿成大错,记分罚款都是小事,安全责任重如山。”
校车避让规则的本质,是用法规强制力筑牢未成年人的“出行安全盾”。对车主而言,主动让行不仅是遵守规则,更是守护万千家庭的幸福底线——一次3分的处罚,背后是对生命安全的郑重提醒。